The BMJ | 痴呆症患者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与多种严重疾病风险相关
- 来源:未知
- 作者:bmjchina
- 日期:2024-07-09
- 分享:
The BMJ 发表的一项人群队列研究发现,与不使用抗精神病药相比,痴呆症患者中使用抗精神病药与中风、静脉血栓栓塞、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骨折、肺炎和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升高相关。
图片来源:Unsplash
原文献信息:
Multiple adverse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antipsychotic use in people with dementia: population based matched cohort study
Mok P L H, Carr M J, Guthrie B, Morales D R, Sheikh A, Elliott R A et al.
BMJ 2024; 385 :e076268
doi: 10.1136/bmj-2023-076268
尽管存在对其安全性的担忧,抗精神病药物一直被广泛用于治疗痴呆症的行为和心理症状,如冷漠、抑郁、攻击性、焦虑、易激惹、谵妄和精神病等。既往监管机构有关针对这些症状开具抗精神病药物的警示主要基于中风和死亡风险增加的证据,但在痴呆症患者中,有关其他疾病风险的用药安全性证据并不那么确凿。
为回答这一不确定性,研究人员分析了痴呆症患者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带来的8种疾病风险。相关疾病包括中风、静脉血栓栓塞、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骨折、肺炎和急性肾损伤。
研究人员从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CPRD)中抽取了173910名在1998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被确诊痴呆症的患者(63%为女性),他们的平均年龄为82岁,在确诊前一年未使用抗精神病药。共有35339名患者在确诊后开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每一位用药者都与确诊日期相近、未使用过抗精神病药物的多名患者进行了随机配对。该研究排除了在确诊痴呆症前曾有过相关病史的患者。
结果显示,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是利培酮、喹硫平、氟哌啶醇和奥氮平,这4种药物共占总用药的近80%。与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相比,痴呆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增加除室性心律失常外所有7种疾病的风险,其中以肺炎(风险增加119%)、急性肾损伤(72%)和静脉血栓栓塞(62%)最为显著。以肺炎为例,用药3个月时,用药患者中的肺炎累积发病率为4.48%,非用药患者累积发病率为1.49%;用药1年时,用药患者中肺炎累积发病率为10.41%,非用药患者为5.63%。
几乎所有纳入分析的疾病在用药第1周内的用药相关患病风险最高,尤其是肺炎。据研究人员估计,用药6个月时,每9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痴呆症患者中就会出现1例额外的肺炎病例,每167名用药患者中出现1例额外的心肌梗死;用药2年时,每15名用药患者中出现1例额外肺炎病例,每254名用药患者中出现1例额外心肌梗死。
该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属于观察性研究,因此无法就因果关系得出确切结论;由于CPRD缺乏住院患者用药数据,可能存在对抗精神病药用药情况的错误分类;尽管研究人员对一系列因素进行了校正,但仍不能排除其他未测量变量影响研究结果的可能性。尽管如此,该研究对可靠健康数据进行了大规模分析,探索了抗精神病药物对多种不良结局的影响并报告了多个时间段内的相对风险和绝对风险。
研究人员总结道,与已有的用药警示相比,痴呆症患者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与更大范围的严重疾病相关,且开始用药后的短期内风险最高。指南制定者、监管人员、临床医生、患者及其护理者应当意识到这种风险。抗精神病治疗的任何潜在益处都需要与严重患者伤害的风险进行权衡,治疗计划也应定期进行重新评估。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配发社论中表示,该研究的结果将为医务人员提供更细致的数据,帮助指导个性化治疗决策。他们解释道:“国际指南建议仅将抗精神病药用于有严重痴呆行为和心理症状的成年患者,但近年来相关药物的处方率有所上升,部分原因是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相对稀缺,且实施这类替代方法需要大量资源。应更加重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个性化医疗计划和定期重新评估管理方案,并避免‘滥用’抗精神病药物。”
关于 The BMJ
The BMJ 是享誉世界的四大综合医学期刊之一,出版高质量的研究、综述、专家评述、权威观点及医学教育内容等。秉持“创造一个更健康的世界”的愿景,The BMJ 致力于为医生、研究人员和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知识与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更好的临床决策,最终改善患者结局。
2023年影响因子:93.6
期刊主页:bm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