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

Chinese Experts

中国作者

Chinese Authors

杨新健团队

2017年5月,一篇名为Haemodynamic analysis for recanalis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fte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an observational registry study in China的研究方案在BMJ Open发表。该研究是一项针对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前瞻性、观察性注册研究。由杨新健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支撑。计划入组200例患者,并前瞻性采集动脉瘤相关形态学、血流动力学以及临床治疗相关数据。之后对入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临床及影像随访,根据影像随访结果,分析并揭示影响动脉瘤术后复发的血流动力学危险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在血流计算模拟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虚拟支架植入技术以及多孔介质方法是本项研究的关键技术。对颅内支架的快速、有效及个体化建模是该类研究的技术关键。

该项研究已于去年通过北京天坛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完成ClinicalTrials网上注册,并开始入组。目前已经完成患者入组并开始随访阶段。这是中国首次观察性注册研究。以下是本文的通讯作者。

杨新健

杨新健,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的临床与科研工作。现任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副主任。天坛脑血管病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常委,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微侵袭神经外科委员会常委;中国卒中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3 年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称号。2006年入选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基金; 2009年入选“北京市卫生局高级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层次:学科骨干);2012年入选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培养专项(层次:百人);作为“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2016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013-2017,300万元),1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点攻关项目(2014-2017,82.62万元),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项目课题1项(2016-2020,243.28万元)。另主持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杨新健教授带领基础研究团队致力于颅内动脉瘤破裂、生长及栓塞术后转归的血流动力学机制研究。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转归的临床与血流动力学预测系统建立等方面具有系统性创新性的贡献,在该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利用血流动力学方法多角度综合探讨动脉瘤栓塞后转归机理的相关成果发表于该领域顶级杂志Stroke、Journal of Neurosurgery等,因其突破性发现,曾被Stroke杂志选为封面文章。杨新健教授带领临床研究团队围绕临床难点-颅内夹层动脉瘤进行重点攻关。建立夹层动脉瘤临床影像分型新标准,制定并发表颅内夹层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发现了夹层动脉瘤预后转归的关键因素,该突破性发现已被领域顶级杂志Journal of Neurosurgery接收,等待发表。

杨新健教授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共49篇,累计影响因子108.1分。2009年荣获全国医药业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名称为“脑动脉瘤介入治疗”; 2012年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分别于2012年、2016年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文章链接: Liu J, Zhang Y, Wang A, et al. Haemodynamic analysis for recanalis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fte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an observational registry study in China. BMJ Open 2017;7:e014261. doi:10.1136/bmjopen-2016-01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