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精选

Content Selection

中国佳稿

Articles from China

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 | 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影响因素

  • 分享:

 主要发现:

全科医学领域权威期刊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2023 IF=9.8)在线发表了一项来自中国作者的研究。该研究通过对8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9933例患者进行系统性综述和探索性网状Meta分析,证实了针刺在减轻膝关节疼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两方面的重要临床效果。该研究还发现,针刺类型(毫针或电针)和针刺剂量(低、中、高)可能是影响针刺临床疗效的两个潜在因素。

 

原文献信息:
Clinical effect and contributing factors of acupuncture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pairwise and exploratory network meta-analysis

Liu C, Duan Y, Zhou H, et al.

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irst: 01 November 2024.
doi: 
10.1136/bmjebm-2023-112626

 

背景介绍

长期以来,针刺被视为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潜在有效的非药物疗法。然而,不同的国际指南对针刺的使用提供了相互矛盾的推荐意见,影响针刺临床疗效的因素目前也尚不清楚。因此该研究拟评价(1)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针刺疗效是否与针刺类型、针刺剂量和随访时间有关。

研究内容与结果

该研究检索了PubMed、Embase、CENTRAL、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共纳入80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涉及9933例患者。

通过两两比较Meta分析发现针刺在减轻膝关节疼痛方面显著优于假针刺和空白对照,并且优于非甾体抗炎药及常规治疗(见图1)。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也呈现出类似结果,并且安全性分析显示针刺总体安全可靠。

 

 

 

 

图1 针刺缓解膝关节疼痛森林图(针刺vs假针刺、针刺vs非甾体抗炎药、针刺vs常规治疗、针刺vs空白对照)

亚组分析中,虽然在针刺类型、针刺剂量和随访时间三方面并未观察到显著的组间差异,但电针组在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方面的效应量点估计值优于毫针组,较高剂量组的点估计值也优于低剂量组(见图2)。

 

图2 针刺缓解膝关节疼痛亚组分析结果(针刺类型、针刺剂量、随访时间)

该研究进一步采用探索性网状Meta分析比较了毫针与电针在缓解疼痛方面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与毫针相比,电针可显著降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强度(见图3)。敏感性分析也证实了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图3 探索性网状Meta分析结果

总结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针刺可能在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和改善功能方面提供重要临床效果,但纳入的大部分研究质量较低(GRADE证据质量评级极低),未来亟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验证该研究的发现。此外,针刺类型和针刺剂量可能是影响针刺临床疗效的两个潜在因素。

 

 

 



作者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川杨为论文第一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王丽琼为通讯作者。

王丽琼,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讲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主要为针灸临床疗效评价及循证医学方法学。

该研究得到了韩国韩医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Myeong Soo Lee教授的大力支持。其研究方案于2022年发表在BMJ Open期刊上研究成果于2024年5月在美国针刺研究学会(SAR)与香港理工大学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RCMI)联合举办的会议上进行了汇报展示。

 

 

关于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

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发表与医疗卫生重要事项相关的原创性循证研究、见解和观点类文章,旨在为循证医学实践提供相关性高、值得信赖和有影响力的证据。该刊聚焦于循证医学教学和实践中的核心工具、方法和理念。

收稿率:16%
出版频率:双月刊
出版速度:
       投稿至初步决定:44天(中位时间;含外审)
       接收至发表:26天(中位时间)
2023年影响因子:9.8

期刊主页:ebm.bm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