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精选

Content Selection

中国佳稿

Articles from China

中国作者 | General Psychiatry:家庭和社会来源的童年逆境与中老年时期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关联

  • 分享:

主要发现:

近日,General Psychiatry期刊发表了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该研究探讨了不同来源的童年逆境的内在关系以及童年逆境与中老年时期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关联,同时还研究了教育在其中所起到的效应修饰作用。

 

该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童年家庭逆境与中老年时期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关联部分由童年社交逆境介导。然而,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它们的关联会发生改变。

 

 

原文献信息: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from family and society contribute to increased risk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cross-sectional study


Ren Z, Luo Y, Zheng X and Liu J.


General Psychiatry 2023;36:e101039.

doi:10.1136/gpsych-2023-101039

 

 
 

该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CHARLS迄今已先后于2011、2013、2015和2018年分别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个县、450个社区(村)开展调查访问,覆盖了总计1.24万户家庭中的1.9万名受访者。此外,CHARLS还在2014年组织并实施了“中国居民生命历程调查”,详细询问了存活受访者的童年经历和工作经历等生命历程事件。该研究使用了CHARLS的2014和2015年的受访样本,共纳入了13435名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平均年龄为59岁,其中48.3%为男性。

 

童年时期的家庭逆境与社交逆境显著相关

研究结果显示,童年时期的家庭逆境与社交逆境呈现出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与没有家庭逆境的儿童相比,经历过1、2、3和4个及以上家庭逆境的儿童遭遇社交逆境的风险提高了55%、136%、246%和510%。在所有社交逆境中,有家庭逆境的儿童遭遇霸凌的风险最高。

 

表2 童年时期家庭逆境和社交逆境的关联


童年社交逆境的中介作用

童年时期的社交逆境介导了家庭逆境与抑郁症状、整体认知、情景记忆和心理完整性的关联,其中介百分比分别为12.3%、13.1%、9.8%和15.5%。

 

图2 童年社交逆境在家庭逆境与中老年时期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关联中的中介作用


教育的效应修饰作用

教育在童年逆境与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关联中存在显著的修饰作用。在抑郁症状方面,教育与童年家庭逆境存在显著的负向交互;而在认知功能方面,教育与童年社交逆境存在显著的负向交互。童年社交逆境在家庭逆境与抑郁症状关联中的中介比例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童年家庭逆境对认知功能的危害则在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中老年人中消失。


图3 经教育调节的中介作用

 

由于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神经精神疾病如抑郁和痴呆正影响着全球13.3%和7.0%的老年人。尽管一些研究已经证实童年逆境会严重危害中老年时期的心理和认知状态,但童年逆境通常因其对神经发育的不同影响而被分为威胁和剥夺型。依托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该研究从社会流行病学视角将家庭和社交来源的童年逆境进行了区分,着重强调了社交逆境在家庭逆境与中老年时期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关联中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证实提高教育水平可以降低童年逆境对中老年心理和认知的不良影响。

 

总结

该研究从社会流行病学视角将童年逆境划分为家庭来源和社交来源,并探讨了它们与中老年时期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关联和教育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存在家庭逆境的儿童遭遇社交逆境的风险显著增大,且童年期家庭逆境对中老年时期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影响部分由童年社交逆境来介导。此外,该研究进一步强调了普及高等教育对童年逆境所带来的负担的缓解作用。该研究呼吁父母、教师和社区工作者应一同注重预防儿童社交逆境的发生,促进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并努力规避童年时期的家庭逆境。此外,政府应重点加强普及高等教育,以预防童年逆境引起的中老年抑郁症状和认知障碍。

 

 

作者简介

论文第一作者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研究生任子扬,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菊芬副研究员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郑晓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罗雅楠副研究员为共同作者。

刘菊芬,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命历程流行病学、社会流行病学。

郑晓瑛,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建立“生态环境-人口健康-预防政策”交叉学科体系, 系统研究人类生命周期胎龄-增龄-老龄“三龄一体”的健康和病残风险防控体系。

 

 

 

关于GPSYCH

General Psychiatry (GPSYCH)杂志于1959年创刊,现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办,是中国第一本精神病学专业的学术期刊。2012年起变更为全英文杂志(双月刊),成为中国内地精神科领域唯一的全英文杂志。

 

GPSYCH 覆盖国际精神科医师和精神卫生专家关注的所有主题,发表原创性研究、系统综述、meta分析(不同于其他期刊的是,该刊的meta分析希望发表对中文和英文研究的汇总分析结果)、病例报告、精神病学研究方法以及独具特色的“精神病学生物统计学”等类型的文章。原创性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基于社区的研究和生态学研究均在该刊考虑范围内。

 

出版频率:连续出版

创刊年:1959年

2022年影响因子:11.9

官网:gpsych.bm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