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MJ | CD38单抗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取得新进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主要发现
The BMJ 近日在线发表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该研究首次在排除糖皮质激素干预影响的条件下,对CD38单抗CM313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结局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显示,与同样接受预防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安慰剂组相比,CM313组血小板计数升高更迅速,中位响应时间仅为1周;至第8周,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83% vs 20%,p < 0.001),并在第24周仍维持持久的疗效反应(57% vs 7%,p = 0.001),进一步推动了CD38单抗在ITP中的临床转化。
原文献信息:
Anti-CD38 monoclonal antibody CM313 for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placebo controlled, phase 2 trial
Chen Y, Xu Y, Dai J et al.
BMJ 2025; 391:e084314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外周血血小板单系减低(<100×10⁹/L)。一线治疗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体有效率约为70%–80%,但约三分之二成年患者病程迁延或反复。对于疗效不佳者,指南推荐的二线治疗包括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利妥昔单抗及脾切除术。近年来,新型疗法不断涌现,如FcRn抑制剂、BTK抑制剂和Syk抑制剂等。然而,由于患者间治疗反应差异显著,单一疗法往往难以兼顾血小板快速恢复与长期缓解,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前期单臂研究(NEJM 2024;390(23))初步探讨了CD38单抗治疗ITP的疗效与安全性,但尚未充分评估预防性糖皮质激素干预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了2024年1月至6月于中国5家中心诊断为持续性或慢性ITP的45例成年患者,随机分配至CM313组或安慰剂组。CM313组患者每周静脉注射CM313 16 mg/kg,连续8周;安慰剂组则接受等量赋形剂。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第8周的总体有效率;次要终点包括8周内血小板计数连续两次≥50×10⁹/L患者的比例、首次连续两次血小板计数≥50×10⁹/L的时间、长期持续血小板计数反应率(定义为第17至24周间8次随访中至少6次血小板计数≥30×10⁹/L、较基线翻倍且无出血的患者比例)、挽救治疗比例以及WHO出血评分等。安全性评估基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研究还对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免疫状态进行了动态评估。
研究疗效终点基于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 FAS)评估,遵循意向性治疗原则,包括所有接受至少一剂研究药物且至少完成一次疗效评估的随机分组受试者。安全性终点基于安全性集评估,包括所有接受至少一剂研究药物的患者。二分类疗效终点的比例及95%置信区间(CI)采用Clopper-Pearson方法计算,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差异的95% CI采用Miettinen-Nurminen方法计算。血小板计数通过重复测量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时间事件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事件发生率及中位时间,对应95% CI分别由Greenwood方法和Brookmeyer-Crowley方法计算。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访视,CM313组中一例因不良事件中断治疗,另一例在随访期间怀孕。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平衡,平均年龄41岁,64%为女性,中位病程4.5年。主要终点方面,CM313组第8周总体有效率为83%(25/30),安慰剂组为20%(3/15),组间差异显著(63.3%;95%CI 33.7%-81.3%,p < 0.001)。

次要终点方面,CM313组血小板升高早期可见,第5天血小板计数≥50 ×10⁹/L的比例为87%,第8周仍维持在80%。血小板计数≥50×10⁹/L的中位累积反应持续时间在CM313组为18周,安慰剂组为3周(P=0.004)。前8周内CM313组使用挽救药物的患者比例为10%(3/30),安慰剂组为53%(8/15);整个24周研究期间,两组挽救治疗比例分别为33%(10/30)和53%(8/15)。出血风险方面,CM313组的出血比例从基线的37%下降至第8周的10%,第24周仍维持在13%,且无需使用挽救药物;安慰剂组同期的出血比例分别为47%和33%。免疫功能评估显示,CM313可显著抑制抗体分泌细胞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同时导致NK细胞数量及其活化标志下降,并降低CD4+/CD8+ T细胞比值。CM313还下调了单核细胞Fcγ受体表达,表明其可调节多种免疫细胞功能并维持长期免疫抑制效果。

总结
该研究在前期单臂研究初步证实CD38单抗治疗ITP的临床可行性以及潜在治疗机制的基础上,排除糖皮质激素干预影响,确证CM313可快速起效并维持血小板长期反应,为ITP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策略,同时为其在持续性或慢性ITP中的临床应用与转化提供高质量证据,并为深入解析ITP发病机制及相关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陈云飞、徐艳梅、戴佳雯、孙婷、李慧媛和华政洁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张磊为论文通讯作者。
关于 The BMJ
The BMJ 是享誉世界的综合医学期刊之一,出版高质量的研究、综述、专家评述、权威观点及医学教育内容等。秉持“创造一个更健康的世界”的愿景,The BMJ 致力于为医生、研究人员和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知识与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更好的临床决策,最终改善患者结局。
2024年影响因子:43
期刊主页:bm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