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精选

Content Selection

中国佳稿

Articles from China

Gut | 建立“肝脏血管组学”概念,助力肝病精准诊疗

  • 分享:

主要发现:
近日,Gut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Vasomics of the liver”的论文,该研究聚焦肝脏血管系统,通过整合多模态医学影像、血管功能评估、病理图像分析及计算科学等前沿技术,首次提出了肝脏血管组学(Vasomics)的概念并系统阐述了其在肝病诊断、监测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为肝病精准医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原文献信息:
Vasomics of the liver

Wang C, Felli E, Fallowfield JA, et al.

Gut Published Online First: 05 March 2025.
doi: 
10.1136/gutjnl-2024-334133

研究背景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其血管系统在维持肝脏正常功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肝脏疾病常伴随复杂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肝内和肝外血管结构与功能受损。尽管如此,肝脏血管系统与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应答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与多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血管组学应运而生,血管组学作为一项新兴的多学科交叉领域,通过综合分析和建模血管系统,将人工智能、生物力学、医学影像和计算科学等多领域技术与知识相结合,全面解析血管系统的多维度、跨尺度表征。其核心在于快速、准确地提取具有临床和/或生物学意义的血管表型,从而揭示血管系统与肝病发生、发展及治疗应答之间的复杂联系,为揭示肝脏血管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提供了可能。

研究方法与发现
该研究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肝脏血管组学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分类。研究人员将肝脏血管表型分为五类: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和复合表型,并详细总结了各类表型在不同肝病中的研究进展。此外,研究团队还展望了肝脏血管组学今后发展的关键方向,如:血管组工具包的完善、数据库的建立、标准化协议的制定,以上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推动血管组学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提高肝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肝脏血管表型分类: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及复合表型)

 

 

研究意义
该研究为肝脏血管组学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提出的多维度血管表型分类体系和创新性诊断方法,为肝病的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未来,随着交叉学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肝脏血管组学有望在肝病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全球肝病防治事业迈向新台阶。

作者简介
该研究由CHESS肝脏健康联盟发起,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祁小龙教授/滕皋军院士团队联合美国、英国、西班牙、德国、瑞士权威专家共同完成。复旦大学王成彦为论文第一作者,东南大学祁小龙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祁小龙,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助理、肝病中心主任,CHESS肝脏健康联盟创始人、理事长,Portal Hypertension & Cirrhosis期刊创始人、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慢性肝病联盟项目组长。主要研究方向:重大慢性肝病诊治新技术研发及转化。

 

 

关于 Gut

Gut 是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与消化道、肝脏、胆道系统和胰腺相关的一流临床研究文章。


收稿率:12%

出版频率:月刊
出版速度:
      投稿至初步决定:24天(中位时间;含外审)
      接收至发表:16天(中位时间)
2023年影响因子:23.1

官网:gut.bmj.com